穿透式管理,是指以“全层级穿透、全要素覆盖、多系统联动”为特征,对企业集团总部到基层经营主体,实施实时、动态、精准的监管体系。
在招采领域,它意味着通过技术赋能和制度重构,对招标采购进行全流程全链条的监管,实现采购管理的规范化、精益化、协同化、智慧化发展。
招标采购穿透式管理五个穿透
招标采购的穿透式管理与监管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“穿透”上:
1、层级穿透:明细权责与无缝协同
企业招采体系的建设,需要在“集中管控”的前提下,保持“灵活授权”,并打破组织、部门之间的协同壁垒。
信源信息数智化招标采购平台帮助实现:
✦多层级架构&权限设置
✦强管控+柔性个性化
✦租户数据独立隔离
✦业务协同&资源共享
2、流程穿透:全过程全链条可视化
打破过去“分段管理”的模式,数智化招标采购系统将招采业务视为完整的生命周期进行管理,实现从需求计划、采购寻源、采购实施、合同签订与履约、结算支付、采购评价、采购监督到电子归档的全过程、全链条闭环管理。
事前: 穿透查看采购需求计划的合理性、必要性,采购方案的合规性。
事中: 穿透查看招标文件的公平公正性、评审过程的规范性、供应商实力的真实性。
事后: 穿透查看合同签订与招标结果的一致性、履约验收的真实性、资金支付的合规性。
3、信息穿透:数据协同与监管联动
打破企业内部及企业间的信息孤岛,实现监管数据的纵向贯通(集团总部到基层)和横向协同(不同板块领域),确保所有关键环节的数据可记录、可追溯、可查询。
多系统间数据穿透:平台内外联通各系统,对内联通OA、ERP、财务、资产、库存等系统,对外联通短信邮件、第三方支付、信用平台、银行等系统。
信息公开与监管数据穿透:与国家电子招标投标公共服务系统、国资委风险监督预测平台、各地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对接,助力企业实现采购数据的集中整理和规范报送,确保有效监管。
数据驾驶舱的决策依据穿透:依托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,平台统计并沉淀分析出数据资产,为企业管理层进行采购战略决策提供客观依据。
4、风险穿透:智能预警与实时防控
数智化招采平台将风险管理节点前置,从事后问责向事前预警、事中监控、事后追溯转型。
事前预警:平台内置300+个风险监控点,一旦发现异常数据或潜在风险,如围串标、供应商能力不足、专家评标行为不端、交易时限不足等行为,平台会立即触发预警机制,有效防范和控制采购风险。
事中监控:监督管理人员可在任意环节发起监督检查,开展项目进展查看、流程跟踪、音视频监控、大数据监督等操作。
事后追溯:平台实行畅通异议渠道、开展招标采购结果后评、实行审计追溯等方式,实现有效监管,追踪问效。
5、主体穿透:全生命与动态监管
借助平台,对供应商、评审专家、招标代理机构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与动态监管穿透。
供应商全生命周期管理穿透:平台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和高风险供应商名录,构建供应商从注册准入、分级分类、考核评价、反馈整改到退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。
评审专家全周期管理穿透:建立健全从专家入库遴选、岗前培训、抽取通知、评审监督、考核评价的全过程全链条管理制度体系。
招标代理机构动态穿透:平台协助采购人,实现代理机构注册、项目委托、权限管理、业务全流程监管、评标报告复核、业绩评价等动态监管。
招标采购穿透式管理的实施路径
1、顶层设计:重塑制度与组织监管
修订现有招标采购流程制度,将穿透式管理理念嵌入;组织与职责再造,总部、子分公司、各部门之间协同配合;建立联合监督机制,并可引入社会监督。
2、技术支撑:打造招标采购数智化平台
依托信源数智化招采能力,建立企业招采一体化管理平台,构建“集团统一平台+多层级独立租户”架构,满足集中+多元的管理需求。让平台替代人工,成为制度执行落地的重要工具。
3、过程处置:聚焦业务关键环节
不仅关注结果,更要关注需求审批、采购文件编制、开评标(围串标识别)、定标与审批、合同签订、履约验收等关键环节。
4、持续优化:建立风险闭环管理
构建“风险识别—风险预防—风险处置”的闭环管理,整合风控、审计、纪检等资源,形成穿透式监管合力,实现采购内控“全级次、全链条、全过程、全要素”覆盖。
小结
招标采购的穿透式管理的本质是“业务数据化、数据可视化、风险可预警、责任可追溯”。它以流程再造和制度保障作为基础,以数智化招采平台为依托,最终目标是实现招采活动的阳光化、合规化、高效化和价值最大化。
- 上一篇:返回【信源动态】
- 下一篇:大型集团如何用数字化重构“集采+授权”平衡术?